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研究揭示寄生性熊蜂中华熊蜂地理分布呈现碎片化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中华蜜蜂利用与生态团队     作者:胡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华蜜蜂利用与生态团队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分析了中国特有种寄生性熊蜂—中华熊蜂(Bombus chinensis)的潜在地理分布,同时分析了其重点保护区域,为该寄生性熊蜂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养蜂学(Apidologie)》上。

作为重要的传粉媒介,熊蜂在生态和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多样性和丰度的下降受到了广泛关注。拟熊蜂亚属的熊蜂是专性社会寄生性熊蜂,它们需要把卵产到宿主熊蜂的巢中、利用宿主熊蜂的工蜂来抚育后代,这种生物学特性使得寄生性熊蜂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威胁。



根据物种分布数据和10个生物气候环境变量,预测了中华熊蜂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4个重要变量(最冷月最低气温、有效积温、等温性和最暖季平均气温)对中华熊蜂分布模型的贡献最大。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华熊蜂的潜在分布呈碎片化趋势。其中,中华熊蜂低适生区、中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455,451、170,260和116,111 km2。经统计分析得出: 8个省份地区(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宁夏)是中华熊蜂保护重点地区。另外,高适生区所在地区应进行优先保护。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生态环境部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通讯员 丁桂玲)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3592-022-00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