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所蜂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基于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开发了一种快速、高效的蜂花粉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蜂花粉中的脂质成分,实现了花粉脂质组分在组学水平上的高通量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农业领域TOP期刊农业食品化学上(J. Agric. Food Chem., 2017, 65 (32), pp 6848–6860)。
蜂花粉是蜜蜂从植物雄蕊上和裸子植物小孢子囊内采集的花粉粒,经过蜜蜂向其中加入花蜜、特殊的腺体分泌物和唾液而形成的不规则扁圆形团状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被誉为“浓缩的天然营养库”。脂质是蜂花粉中的关键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然而,目前蜂花粉的脂质成分鉴定分析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实现脂质在组学水平上的高通量分析,限制了蜂花粉脂质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因此,团队基于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建立了蜂花粉脂质组学的系统分析方法,鉴别了3种主要蜂花粉(包括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茶花Camellia sinensis L., 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脂质成分差异。通过该方法首次鉴定得到9大类脂质(包括41种磷脂酰胆碱,43种磷脂酰乙醇胺,9种磷脂酰甘油,10种磷脂酰丝氨酸,1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8种神经酰胺,27种甘油二酯,137种甘油三酯和47种脂肪酸)。此外,这三种植物来源的花粉的脂质提取物被首次发现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可能与蜂花粉脂质提取物中富含的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关,为蜂花粉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资助。蜜蜂所16级博士研究生李强强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王凯助理研究员和吴黎明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全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afc.7b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