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要闻
蜜蜂所用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15-06-23     来源:蜂业经济信息中心     作者:Admin

    日前,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全力打造创新工程组织保障体系,加快蜜蜂所建设步伐,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进行了内设机构调整和中层干部聘期期满述职考评。这是蜜蜂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又一重要行动。自进入科技创新工程第三批试点所以来,蜜蜂所全所职工不等不靠,知难而进,在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建立绩效管理规范和加快企业重组改制等方面狠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保障了创新工程顺利实施。

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把公益、基础、前沿作为研究所的长期定位

    蜜蜂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5月,美国白宫颁布了由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美国农业部(USDA)联合起草的《关于保护蜜蜂及其他传粉者的国家战略发展规划》,该规划为5年计划,2015年已投入资金4853 万美元,2016年经费预算为8249 万美元,用于围绕蜜蜂等传粉者生存现状及生物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栖息地保护、土地管理和相关数据信息共享等5大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可见蜜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也高度重视农业与养蜂业的结合工作,农业部近年来多次召开蜜蜂授粉专题会议并下发指导文件,要求加大蜜蜂授粉相关研究,切实解决授粉机理机制和相关前沿技术研究,准确定位了蜜蜂所在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粮食增产等国家战略层面的公益性质。蜜蜂所的重点科技创新任务就是围绕重大产业需求,在种质资源与良种选育方向,致力于建成世界标准化蜂类资源基因库;在蜂类授粉机理研究方向,力求蜂类授粉机制和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新途径。在理论探索上,重点开展蜜蜂生长发育、迁移演化、优异特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力求揭示蜜蜂发育、繁殖、群体演变机制,挖掘蜜蜂优异特性、抗逆基因和高产基因,争取5-10年内培育出原创性、系统性、不可替代的重大成果。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把求贤若渴、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落到实处

    蜜蜂所把开放办所、人才引进作为重要的强所战略,以求贤若渴的心情寻找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蜜蜂所家底薄、基础差、平台弱,很难依靠拼待遇吸引人才,但是全所上下在引进人才方面齐心协力,为人才引进千方百计开辟途径,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实现了青年英才零的突破。在每年的新入职人员招聘中,敢于打破常规,不再单一盯住应届学生,而是多渠道、多层次进人,重点引进具有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博士后或海外留学人员等成熟型人才。2015年报考蜜蜂所的人员近90名,经过层层选拔,统一排序,共有11人通过考察,为创新工程补充了急需的科研力量。蜜蜂所十分重视现有科技人员的培养,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培训,创造机会让青年人在科研一线担当重任。同时正在设立“香山青年”人才项目,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自有人才,都用同一标准培养支持,形成百花齐放、共同成长的宽松氛围。

建立现代制度, 把公开透明、绩效管理、依法治所作为研究所的基石

    自2014年底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来,蜜蜂所按照现代研究所要求修订完善11项制度,其中《绩效考核办法》等三个绩效制度调研最细、历时最长,先后召开7次所务(扩大)会议充分讨论,结合研究所发展实际,着力配合创新工程的实施,把原来以个人为考核对象调整为以团队为考核对象,并进一步优化了考核指标,制度更加清晰,职责更为明确,充分调动了团队首席的积极性。为加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将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与失误率挂钩,加大了奖罚力度。
    所务会和所常务会等会议都扩大范围召开,让年轻骨干有机会参政、议政;重大事项的相关进展都会在全所大会通报;所有事项都会公布在内网,内网已成为所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各项制度办法在实施前都充分讨论,逐渐形成积极参与的议事氛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坚定不移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015年5月18日,蜜蜂所与中牧集团正式签约,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北京中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注资改制,形成中牧集团拥有60%股份、蜜蜂所拥有40%股份的股权结构。双方将通过强强联合,在产品研发、专业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力争在未来把中蜜公司打造成为集品牌、文化、经营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龙头企业。
    这次合作是推进院办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和科技产业化发展总体思路的具体实践,是两个国家队的高端合作。改制后的企业力争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加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在蜂产品为人类健康服务上发挥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中蜜公司打造成管理规范、机制先进、业绩优良的现代企业,把“华兴”品牌做大做强,把该项目建成中国农科院企业转制重组实现跨越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