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是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提供的传粉服务对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传粉昆虫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评估农药残留对传粉蜂类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具有亚致死效应,对蜜蜂的觅食能力,归巢能力和生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关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传粉效率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2015年12月24日,Dara A. Stanley等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证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的使用会降低熊蜂的传粉效率。
实验以熊蜂和苹果为材料,让蜂群预先接触不同处理的饲料(含不同浓度的噻虫嗪),然后放到没有使用任何农药杀虫剂的苹果园进行试验,观察熊蜂个体和群体的采集行为,通过果实和种子数量评估熊蜂传粉效果。结果表明:在个体水平上,噻虫嗪会对熊蜂的采集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并不会影响熊蜂的个体传粉效率;在群体水平上,噻虫嗪会导致熊蜂的访花频率降低,花粉采集量下降,通过对蜂群整体的影响导致其提供的授粉服务受到影响——使得苹果的种子数量下降36。
Dara A. Stanley认为花粉采集行为是影响熊蜂传粉效率的重要因子,熊蜂在采集花粉过程中能将花粉粒沉降在柱头上。当蜂群采集的花粉减少时,就会使柱头上的花粉数量减少,导致传粉效率降低。他建议应进一步研究对蜜蜂传粉无显著影响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使用浓度,以此为基础,权衡新烟碱类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利弊。
(本文摘自《Nature》2015年12月24/31第528期548-550页,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袁晓龙编译,安建东研究员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