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信息
[中国蜂业2015年第5期封面文章]一个美丽的蜂学梦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中国蜂业》杂志2015年第5期     作者:Admin

封面修改后.jpg

一个美丽的蜂学梦
刘世丽1 李海燕1 苏松坤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2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1949年的夏天,一位年轻人从福建协和大学园艺系毕业留校,追随留美昆虫学博士赵修复教授。这位年轻人与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那就是在他的内心绘制了一个美丽的蜂学梦想。他要将自己昆虫学的知识和养蜂实践相结合,创立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蜂学,培养一批批蜂学方面的科研、教学、管理、经营、加工、生产领域的专业人才,从全国招生,毕业后分配到祖国各地,担负起蜜蜂产业腾飞的重任。这个青年才俊就是龚一飞教授。66年过去了,龚教授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在他的影响与指引下成长的蜂业英才遍布蜂业界。英才们正如龚教授当年种下的蜂学梦想种子,如今在这个年近90岁却依然健泰朗逸、精神矍铄老人的感召和带领下,种子们在各地发芽、开花。他们为美丽的蜂学梦付出辛劳,追梦的脚步还在继续。不断有新人相继投身于蜂产业,实现更加美好的蜂学梦!

与蜂结缘

    龚一飞教授1926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集美镇,那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侨、教育家陈嘉庚的故乡。龚教授的童年在福州度过,福州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龚易图的“龚家花园”就是他祖上的府邸。龚家花园有数不清的花鸟虫鱼,这些自然界的生灵成了龚教授的启蒙老师。龚教授的父亲是生物学教师,他的家里存着不少的动植物标本,父亲的言传身教与环境使他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1.jpg

图1 李海燕主编与苏松坤院长拜访龚教授

    真正让龚教授走上养蜂、研蜂这条“甜蜜之路”的,还是因为家庭的贫困与时代的洗礼。抗日战争期间,龚教授的父亲42岁时因病去世。在图书馆做管理员的母亲要独自养育5个孩子。1944年,龚教授考取了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但因家贫而交不起学费,龚教授中途辍学去当了一年的小学教师来补贴家用。肄业期间,龚教授师从林青教授学习养蜂。
    协和大学校园坐落在鼓山麓闽江畔,四周蜜源丰富,很适合养蜂。龚教授想到用养蜂来补贴家用,因为养蜂投资小,收益快。于是龚教授向亲友借钱买了10箱蜂,养在离学校颇远的果园里。每到周末,他便从魁岐乘船过江去管理蜂群,每次都要奔走十余里地。在付出艰辛劳动后,蜂群终于给了龚教授回报。一季下来蜂群收获了500多公斤蜂蜜,按时价1公斤蜂蜜可换6公斤大米,500公斤的蜂蜜就换了3000公斤的大米,这一下就解决了龚教授的学费和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从此,龚教授和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    

创办蜂学专业

    1949年夏天,龚一飞从福建协和大学毕业。院长甚为赏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留他在身边当助手,还让他讲授蜂学选修课。机缘巧合,当时协和大学引进美国留学归来的昆虫学博士赵修复。院长为了培养龚一飞,让他担任赵博士的助教。龚一飞从此跟随赵博士学习10年,这让他打下了坚实的昆虫学基础,也从助教成长为讲师。他的知识基础及养蜂实践,把蜂学教育课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
    1958年龚一飞受命筹建福建农学院养蜂场,他被任命为场长,同时将其个人小型蜂场捐赠给该场。1960年,应邀担任农业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养蜂师资培训班老师,主讲蜜蜂生物学课程。同年,福建农学院创办2年制养蜂专业,他出任养蜂教研组主任。龚教授经常与师生们一起扩种蜜源植物,建立校内蜂场,带领师生深入山区教学。1961年他被福州市科学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1965年,他主持举办了全国中蜂师资训练班,为推广中蜂科学饲养培育了骨干力量。
    1967年养蜂专业停止招生,龚一飞组织教学蜂场的100多群意蜂到新疆吐鲁番盆地采棉花蜜,开创平均群产蜂蜜190公斤的高产纪录。1969年至1972年下放期间,在福建省浦城县的福罗山区与当地农民栽果树、诱捕野生中蜂,将圆桶旧法饲养的中蜂改为活框科学饲养,建成了集体定地蜂场,为探索闽浙赣边境山区蜜源潜力和野生蜜蜂的生活规律积累了经验。1978年福建农学院养蜂专业恢复招生,龚一飞任专业主任。1980年养蜂专业扩展为4年制本科,面向全国招生、分配。1981年福建农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养蜂系,他任系主任。1984年该系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如今这个院系现已扩展为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下设蜂学、蜂产品加工与贸易以及蜂疗3个专业,成为全国培养高等院校蜂学本科多样化人才的基地。

教学与教人

    龚一飞教授数十年来历经沧桑,贡献毕生精力为蜂学教育事业而奋斗,如今树人无数。自1960年至今,龚教授为我国蜂业战线的各个部门输送了千余名专科、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并培训了数百名蜂业专项技术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海内外蜂学教授、博导 、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以及教育、科研、管理机构的领导者。
    治学严谨是龚教授教学的一大特点。他讲授《养蜂学》三十多年,但每次上课,依然进行充分准备,力求内容新颖,重点突出。他讲课逻辑性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很好。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严格,如果有学生不认真听讲,龚教授绝对会严厉批评。
    细致认真是龚教授的另一大特点。无论在备课还是准备各项讲演材料,龚教授都是亲力亲为,每篇文字,每张图片都精挑细选。他会把准备的材料按条列出目录,再分层充实。应用时,按目录查询,异常清楚。
    龚教授教书一辈子,对待身边的青年教师,他满腔热忱传、帮、带,千方百计为他们争取进修、提高机会。
    龚教授一向集中精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为之必冀有成。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龚教授用他的知识教书,用他的人格魅力树人。在他的指引下成长的蜂业英才遍布蜂行业,在他精神感召下,多少新人陆陆续续投身于蜂产业!     

教研硕果累累

    龚一飞老师上世纪40年代师从赵修复教授选修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时期,开始对达尔文学说深感兴趣,立志探索蜜蜂世界奥秘,希望利用蜜蜂以厚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养蜂教学、科研以及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他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眼界顿开,坚信一切真知灼见皆源于实践。他在蜂学方面的精湛造诣,正是他长期实践的结果。
    1952年以来,龚一飞在养蜂科研和教学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蜂蜜高产技术、蜜蜂病敌害防治技术、蜜蜂生物学、蜜蜂育种新技术等多课题的研究。先后在全国性及地方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1982年,在他主持下,首次研究成功中华蜜蜂人工授精技术,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75年他编著的《怎样养蜂》一书,将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先后印刷6次,发行67万册,对普及养蜂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他受农林部教育局委托主编的我国第一部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养蜂学》,获 1977~198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他受农业部、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全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养蜂》,前后印刷5次。他参加编写、翻译的著作还有《养蜂手册》、《副业生产手册》、《蜜蜂机具学》及世界养蜂名著《蜂箱与蜜蜂》等。1990年龚教授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我国现代五名养蜂家之一,立传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1992年起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22.jpg

图2 龚教授夫人陈琴老师为《怎样养蜂》一书配的手绘图    

开创中华蜜蜂科研新局面

    龚一飞教授在学术上有不少颇具影响的创见。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根据中蜂独特的适应性,预言中蜂在华南、西南广大山林地区具有西方蜂种不可取代的地位。历时半世纪,这预言不断为养蜂实践所证实。他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论中蜂》一文,多年来不断为多种专业期刊或论文集所选载。在蜜蜂授粉方面,他首次形象地提出:植物界中从风媒向虫媒演变,正好比动物界中由体外授精向体内授精演变一样,在传种接代的方式上属于突破性的飞跃。他的这种见解,为利用蜜蜂授粉增产充实了理论基础。

33.jpg

图3 龚教授1954年驯化中蜂成功

    自然分蜂是蜜蜂最突出的群体活动,它对培养强壮蜂群,稳定工蜂采蜜积极性至关重要。龚一飞在国内首次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自然分蜂的内外因达到了新水平。这在指导生产实践上具有广泛的意义。他根据自己在吐鲁番盆地炎暑获得养蜂稳产高产的实践,否定了传统认为华南养蜂越夏的难关是由于高温所致的观点,指出群体的蜜蜂对温度具有惊人的调节能力。华南越夏的困难是由于蜜蜂敌害猖獗和局部地区蜜粉源枯竭所造成,完全可以人为地加以克服。流蜜期蜂群出现分蜂热是养蜂生产上的致命伤。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根据王台发育规律,试验成功这个难题的有效解决方法——除王结合二次选择毁台法。工作后期,他指导助手和研究生致力于蜜蜂交配生物学、蜜蜂人工授精、蜜蜂精液贮藏、蜜蜂精液漂洗提取等研究,在蜜蜂育种基础技术上作出了新的贡献。 
    1984年夏天龚一飞教授和张其康老师首次考察西双版纳,目睹我国西南原始热带雨林中丰富多彩的蜂种资源,于是萌发了撰写《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的想法。他们在福建省科委的资助下,连续5个夏天,跋涉南北山野,前后涉足长白山、完达山、大小兴安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天山、阿尔泰山、伊犁草原、吐鲁番盆地、祁连山、河西走廊、六盘山、河套、毛乌素沙漠、内蒙草原、五指山、十万大山和衡山。实地察访,采集标本,征集图片、资料,收获颇丰。
    《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分蜜蜂分类、品种、进化与起源等4章。大体上阐明了蜜蜂属的来龙去脉、亲缘关系、地理分布,介绍各蜂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病敌害性能,并从不同地区饲养的角度评比它们的经济价值。此书能为蜜蜂世界探索者、养蜂生产者、蜜蜂选育种工作者和蜜蜂检疫人员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对2000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蜜蜂分类与进化》一书,作如下评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展现于蜂坛乃至昆虫学界……是多年来难得见到的学术著作珍品,堪称传世之作。”该书获2000年中国养蜂学会优秀专著证书,并获第14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学术交流

    1982年龚一飞应邀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出席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养蜂工作者协会年会,根据东道主要求,准备了两篇论文,一是《中国养蜂自然条件与蜜蜂品种》,二是《两种亚洲蜂螨的防治》。为增强感性认识,还转录了3部电视录像:《蜂螨的防治》、《蜜蜂王国》中的“中蜂生物学”部分、《中华蜜蜂人工授精》。此外,还带去具有我国特色的小蜂具等。这些论文、录像与实物都引起年会主持者和与会者莫大的兴趣与重视。3天会期,安排给两次标为“关键议题(key problem)”的报告和讨论,气氛友好热烈,电视台还特来采访报道。会议闭幕时,大会授予他为名誉会员,并向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发了感谢信,表达发展两国养蜂技术合作交流的愿望。 会后,由于东道主与加方朋友的热情礼遇,特别是色尔描学院(Fair View College)养蜂学教授麦肯那报请院长同意,邀请访问。这样,10天时间他参观了南北大小8个蜂场、一所农业部研究站、一所设有养蜂科学的学院以及蜂蜜加工厂。 此行他带回许多加方机械化养蜂的经验与丰富见闻。
    1987年龚一飞教授率领中国养蜂学会代表团出席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31届国际养蜂大会,捧回该大会蜂产品展览特别金奖。他指导研究生完成的《中华蜜蜂交配生物学的观察与探讨》论文,在专题组进行交流,论文明确了“交配标志”的来源,扭转了传统的看法。
    2000年夏他作为大陆代表团团长应邀率团出席在台湾苗栗区农业改良试验场举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蜜蜂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从20世纪 9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和蜂产品出口大国。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行,对提高两岸蜜蜂科学技术水平,促进两岸蜂业的更快发展,增进两岸蜂业界人士的相互了解和加深彼此间的友谊,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级养蜂学术经验交流活动,认真吸取各方之长,补己不足。

44.jpg

图4 龚教授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白首依然酿蜜忙

    自上世纪80年代,龚一飞教授搬到如今所住的教职工宿舍时,周围是一片荒地。当时学校在宿舍周边种了好多规划树苗。龚教授时时为桂花树浇水、施肥、剪枝。刚种下时,他自己掏钱买了10车塘泥追肥。在他的照料下,他家周围的几排桂花树修剪得整整齐齐,叶茂香远。随着年代的进步,如今校区多了很多汽车,小区的绿地少了,被征用为停车位多了。为了保护住这片绿色,龚教授不懈努力与停车车主做斗争,如今这片绿茵总算保住了,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如今,每到周六上午九点,龚教授就要到他的工具间,取出各类工具开始劳动。一到这时候,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小组以及邻居小朋友们跟在龚教授后面参加劳动,他们组成一支快乐的老、小服务队一起为校区的绿化、整洁劳动着。
    龚教授说,坚持管护桂花树30多年,需要专心和耐心,就跟做学问是一个道理。

人生无悔

    谈到这一生与蜜蜂的缘分,龚一飞教授认为人生短暂,要坚持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尽管养蜂辛苦,进入偏远林区,可能遇毒蛇、野兽、盗匪,可是其过程却极具魅力!龚教授认为养蜂是很有前途的事业,向满山遍野追花夺蜜,农作物获丰收,这是多甜蜜的事业啊!
    龚教授说他曾经也有过很多机会改行,但他为依然坚守最初的选择而无怨无悔。他曾经有做企业家的机会。上世纪80年代,福州市洪山镇党委书记与龚教授是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曾邀请龚教授迁入洪山开发区居住,创建蜂业公司。龚教授说校党委一直很重视蜂学专业,他怎能见异思迁!一位北京的公司总经理非常希望龚教授去北京创业,他婉言谢绝了。1982年国家选派龚教授作为唯一的代表应邀出席加拿大养蜂会议。会议后回国到北京作汇报,养蜂研究所领导动员龚教授去当所长,所长为正厅级干部。龚教授依然谢绝了,他说农学院正盼望他回蜂学系呢!建筑学家史玉昆总工担任福建省九三学社省委主委时,非常繁忙,多次建议龚教授接任主委,龚教授还是婉言谢绝。尽管这些职务具有颇大的吸引力,可是龚教授觉得就他个人而言,执着坚持培养养蜂业人才更有意义!人生短暂,若三心两意,可能一事无成。

梦想的脚步

    追梦的道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充满艰辛与坎坷,可是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追梦人的心中,不会被坎坷吓到,反而会觉得其乐无穷。多少次蜂学专业遭遇生存危机,然而,勇敢的追梦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蜂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必将像龚教授所希望的那样,为我国的大农业生产贡献力量,蜂学专业最终不断发展扩大,为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必将成为美丽的中国梦的组成。
    真诚希望龚一飞教授人生过百,养蜂业实现腾飞,美丽的梦想终究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陈崇羔,缪晓青.龚一飞教授传略[J],中国养蜂, 2005,1: 34-36.
[2]栀子.无翼飞翔 生命如蜂[J],福建九三, 2013,5: 31-32.
[3]陈崇羔,缪晓青. 龚一飞[M],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养殖卷, 2009,3: 252-257.
[4]李海燕,纪增华.开拓者的足迹[J],中国蜂业, 2009,3: 14-16
[5]杨寒冰.百花之苑, 2009.3.10.